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01.熊猫下班,灯笼上班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顺利落幕,在这个为期16天的比赛日里,中国代表队的运动员们实现了很多0的突破。
除了运动员们的拼搏外,那些非参赛选手的活跃也引起了全国观众的注意。例如日本记者辻岗义堂的公费追星之旅让我们看到了日本人对熊猫的疯狂;
而他偶像,也是本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无疑是各种意义上的重量级选手。当全国人民看到了辻岗义堂的迷弟式追星之后,这只穿着胶衣的熊猫吉祥物才正式踏入网红的行列。
一时间,凡是有冰墩墩出现的地方都能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若不是为了实现一人一墩,你永远都不知道身边的朋友究竟有多少隐藏的富豪或隐藏的工匠;
虽然他们的技能还有待打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实现自己的墩墩梦;
不过当人们还沉浸在这只胶衣福瑞带来的疯狂时,如约而至的闭幕式也成了冰墩墩的告别仪式;就像是没人能够拒绝开幕式的熊猫抖雪,闭幕式中的熊猫洒泪现场也让全国观众破了大防。
当然,比起伤感,还是由衷感到高兴,因为在这场盛宴上,冰墩墩的身份不仅是负责活跃气氛的吉祥物,还是各种成就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的那一刻,也见证了中国运动员突破自我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友谊连接在一起,一起向未来的那一刻。
这场盛会的结束,只是冰墩墩展示下班的信号,在未来,我们还能与它一同见证更多传奇的时刻,就例如3月4号开幕的北京冬残奥会。
在这个特殊的赛事里,除了各国各项目的运动员以外,还有一个将于二月二日开工的工作人员值得我们关注。
正巧这几天寒潮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且元宵刚过,年味还没有退去,如果你在闲逛的时候抬头望望天,或许能看到和这位冬残奥会新星相似的身影。
这些顶着积雪的灯笼就是本届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原型,不知是因为冰墩墩的势头太猛,还是雪容融的造型没太多的亮点,自它的形象公布以来,人们就很少关注这只红里透白的小灯笼。
与冰墩墩被全国人民热捧、在外网上被炒到三千元人民币的“盛况”相比,雪容融倒是沦落到奥运会的官方旗舰店都没能搜到相关的商品的悲惨地步。
不仅如此,当冰墩墩深陷被侵权的风波时,雪容融还“含冤获刑一年”,在立春过后上演一场“二月飞霜”,在某种意义上诠释了什么叫雪上加霜;
不知在冬残奥会开幕之后,它又能否像冰墩墩一样实现逆袭呢?
为了让更多人发现雪容融的可爱,为它的逆袭出一份力,我梳理了一份雪容融诞生历程,带大家看看这只在街边随处可见的积雪灯笼,是如何走上冬残奥会这个世界级的大舞台的。
02.开工前的雪容融
首先,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2018年8月8日,这个“三八”的日子既是中国第九个全民健身日,也是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十周年纪念日,更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仪式启动的日子。
为了更好帮助全国各地的设计师设计出既能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又能向世界传递中国特色的吉祥物,在征集仪式开启后,北京奥组委便组织宣讲团到国内十多所院校进行巡游和宣传工作,其中一站便是位于长春市的吉林艺术大学。
坐落于东北的吉林艺术大学,集中有不少“雪孩子”,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次吉祥物的设计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在宣讲的当天,学校就组织了三个学院的师生前去听讲,在座无虚席的大厅中,每个人都热情高涨。
当时就读大二的姜宇帆因为上课,并没有到场参加这场特殊的会议,只是从老师和好友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
由于这次的征集是面向全球,压力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姜宇帆一直都在犹豫自己是否要参加。
不过在一位室友的陪同和鼓励下,姜宇帆最终还是与她一起报名参加了这次征集,而当时她上交的第一版设计是一只以麋鹿为原型的吉祥物。
但由于当时已经有不少学生采用了麋鹿的形象,且在老师看来麋鹿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度并不高,便否决了这一方案,并给出了“不必拘泥于动物”的建议。
方案一被否决时,离截稿日期仅剩三天,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当中,姜宇帆先后设计了中国结和饺子这两个版本。前者作为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凝聚力中国的智慧与文化,后者作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同样是个能够代表中国的符号。
最终,中国结的方案得以保留,饺子则因为与中国结不好搭配再次被否决,而这时离征集结束的日期仅剩一天,这一迫切的状况使得姜宇帆压力倍增。
看着已经通过筛选的中国结,姜宇帆突然回想起她的老家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
这是一个边境县城,因为远离城市,外来文化的冲击少,逢年过节这里都保留有浓厚的年味,而在过年期间,灯笼又是最能表达年味的元素之一。想到这里,姜宇帆灵感迸发,很快便设计出灯笼形象的吉祥物,将方案送到奥组委。
有趣的是,在吉林艺术大学上交的设计方案中,没有一个作品采用了熊猫的形象。原因是因为在教师团看来,北京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中,熊猫形象的吉祥物已经出现多次,为了展现出新意,学院在第一轮评选的时候就把所有熊猫相关的设计屏蔽掉,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最后的冰墩墩就是一只熊猫。
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在当时,全体参与吉祥物设计的师生都沉浸在评选的紧张感之中。经过近半年的设计和筛选,出自吉林艺术大学的“吉祥”与“如意”成功入选,其中就包括姜宇帆设计的吉祥物。得知这一结果,学校立刻组织了设计团队,前往北京奥组委的召开的会议。
来到北京,姜宇帆的团队就接到了需要大改的指令,修改方案为仅保留“灯笼”和“中国结”这两个最原始的元素,整体形象则全部推翻。这对于艺术生出身的姜宇帆来说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就像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修改也是艺术诞生的必经之路。
但即便是做足了心理准备,修改过程中的困难和烦躁还是出来了团队的意料。在往后的三百多天里,姜宇帆的团队往返于长春北京两地近三十次,前后绘制了上万张草图,给出了32套方案。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吉祥物界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一个吉祥物能否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张好的脸蛋尤为重要;
而吉祥物作为一种拟人的形象,表情是否传神又是体现生命力的关键要素。那么如何让“灯笼”这一物化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成了设计团队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于是在那上万张的草图中,有的是眼睛直接画脸上、有的则是戴上了护目镜,但无论姜宇帆的团队如何修改,灯笼的表情还是缺少了灵魂。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就突然从雪下的灯笼中获取灵感,直接将积雪设计成吉祥物的脸,这样既解决了表情传神的问题,又恰巧符合“正月十五雪打灯”、“瑞雪兆丰年”的寓意,还包含冰雪运动中“雪”的元素,可谓是一举三得。
除了表情的设计,另一个的元素设计也让姜宇帆印象深刻。在其中一次方案的修改中,奥组委要求她们把动物的元素加在灯笼上,以彰显活力。
回想起老师给出的“不必拘泥于动物”的建议,感到有些奇妙,无论师生如何追求创新和突破,动物永远是绕不开的命题,前人的经验如此,自身的经历亦是如此。
于是乎,在设计团队的笔下,小灯笼一时长出了鹿角、一时展开了翅膀,经过几轮的变换,吉祥物的形象与最初的灯笼相差甚远,非常违和。
就在团队陷入瓶颈期的时候,姜宇帆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经研究过的民族特色浓厚的纹样,便迅速设计出和平鸽形象的纹样贴在吉祥物的头顶和脚边,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设计,其实是整个设计中最点睛的一笔。
表面上看,纹样是鸽子飞翔的形状,但细看翅膀与翅膀连接的中央,便会发现这还是天坛的模样;而这样的鸽子共有13只,寓意着北京冬残奥会,是历史上的第13届冬残奥会。
整体而言,这些鸽子既参考自纹样中的“如意纹”,也借鉴了中国剪纸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从里到外,都展现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了奥运会当中宣扬的和平理念。
最终,这一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在2019年9月17日,雪容融与冰墩墩一同亮相,正式开始了它们的奥运之旅。
03.最后
相较于冰墩墩在亮相时就深陷颜值上的争议,雪容融以可爱且极具特色的形象而被人津津乐道,只是这一话题热度也因为彼时离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甚远而快速消散。
直至冰墩墩伴随着冬奥会的开幕先一步走红,与此有着密切联系的雪容融才再次被人们提及。
如果说冰墩墩是中国科技发展(未来)的代表,那么雪容融就是传统文化(过去)的浓缩。而作为一个能够代表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的身上也有着符合其宗旨的寓意—一起向未来。
冬残奥会的主角无疑是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们,和普通的运动员相比,这些运动员若不借助特殊的辅助设备,可能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体验。但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群运动员更想要在残奥会这个大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雪容融作为一个灯笼,则是要成为一盏明灯,既温暖每一位参赛者的心,也照亮了通往未来的路。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热情,相信冬残奥会的举办也能让人们看到中国人拼搏和永不言弃精神,而我们的雪容融,也将成为一个引路人,打开这场赛事的大门。
只是有了“一墩难求”的先例,不知在冬残奥会举行期间,又是否会遇上“一融难求”局面。
但仔细一想,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是有说买就买的钞能力,就是有点石成金的动手能力,人们既然能把万物变成冰墩墩,那么找一个雪容融的平替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不济,只要趁着这个冬季,提个灯笼往街上一跑,人人都能实现“一人一融”。
噢,对于那些常住南方地区的人来讲,还真有点难,毕竟这些地方没有雪。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