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01.B站网友被“贬”了
在如今这一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打破时空的限制,找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情感。
在不同类型的平台,人们能够借助不同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归属。而对于古人而言,“诗词”是最简洁明了,最具艺术性的情感表达手法。
它有着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特征。
步入现代社会,白话诗的盛行及互联网的加持,诗词的创作可以不再束缚于格式和韵律,每个人都能用诗词简短的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回想起我在学生时代的日子,我总是对课本上的诗词抱有又爱又恨的情绪。
这些简练的文字,蕴藏着文化、艺术,浓缩了某些人、事、物的诞生到消亡过程,诗词是古人曾经存在过的证据,也是一国的瑰宝。因此每读一首诗,我都认为是在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考试的时候,这些诗词又向我展示了浪漫的对立面:这些诗人的身份背景,大多都是因为怀才不遇而被贬。
翻阅历史书,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被贬至不毛之地,但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惧挫折,在困境中仍用浪漫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才创作出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
在历史上,这样的诗人占比很多,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把“诗”和“诗人被贬”挂上了钩,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B站是不是有很多网友被“贬”了?
是的,最近的B站掀起了一场“诗词风暴”,有不少网友创作的简洁凝练的诗句,戳中人们的痛点,打破了我对“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的看法。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up主“黑夜的铁锹儿”发布的系列视频—《B站网友的骨灰级文笔》。
他在B站各视频的评论区中,收集整理了网友们的评论,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到这群隐藏在互联网角落里的无名诗人,引起共鸣并发掘更多的可能,为当代互联网诗词史添上色彩浓厚的一笔。
02.诗人竟在我身边
系列的第一首诗就是“溅落潇潇”所作的《无题》,这首诗记录了这位网友在童年时参加的一场葬礼,四行的诗词好似只交代了最低限度的信息,但字里行间却无不充满着讽刺。
用最凝练的语句,揭示人心中最深的黑暗,这位网友的文笔颇有鲁迅的风范,因此ta也被不少被惊艳到的网友称为“当代鲁迅”。
还有这位网友的《村头树下·大妈》,从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有感而发,挥“笔”作诗,讽刺当下的人“吃瓜不闲事大”,用捕风捉影去打乱,乃至伤害他人的生活。
其实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的控制,谁都无法保证一句话、一张图经过层层转载、理解和加工,还能否还能不被曲解,保留原意。
除了“当代鲁迅”,还有“当代徐志摩”,这位名叫“帕格尼亚奇”的网友,就有一双善于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浪漫气息的眼睛,并把这份笼统浪漫,转化为切实的文字。
“意象”是诗词创作中最普遍的概念,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托付于人、事、物,从而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这位网友在描绘一场异地恋时,就巧妙地借“雨”寄托自己的爱情。
有人戏称这是“水循环”,提醒在坐的各位可以用这首诗复习高中时的地理知识;有人则吐槽对方可能撑起了伞,毫不留情地打破网友们浪漫的幻想。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爱”传递给对方,这位“阿宅版的余光中”,就模仿《乡愁》的格式,道出了无数深爱纸片的人,但又无法实现与之一起生活的老婆怪们的心声。
但与下一首诗相比,这首另类的《乡愁》所带给阿宅们的暴击就稍有些逊色了。
要说人生当中最令人欣喜的时刻,莫过于迎接属于自己的小生命的时候,很多新婚夫妇,乃至情侣都期盼着这温情一刻的到来,并早早的为孩子取名、幻想他们往后的生活。
这不,这位网友就为他的孩子取了“木石”和“芸香”这两个极具诗意的名字,正当网友们惊艳这位诗人文字功底之深厚并准备送上祝福时,急转直下的转变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他还没遇到命运中的那个她。
但正如那句被人用烂的“哈姆雷特”所言,对同一部作品,每个人都能给出不同的见解,有网友就道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首表面上的单身情诗,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沉重。
不过一种情绪再怎么沉重,都重不过刘华强要买的瓜。要说今年B站鬼畜区中的新秀,就不得不提及孙红雷饰演的刘华强了。
这一角色出自电视剧《征服》,谁都不能想到这部开播于2003年的片子,竟会在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以鬼畜的形式走红。更没人会想到,在人才济济的B站,它还能以诗词的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首诗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除了在于华丽的辞藻、精妙的比喻外,还在于它是否能够直击心灵、引起共鸣。
就比喻这首《时间小偷》,就让无数网友为B站的年度弹幕“破防了”再添一把火。
每个人都遇到过或正面临着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小偷”,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记忆愈发模糊,然而随之换来的,是一种脱胎于与儿时的成熟。
童年终究是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在成长过后,我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观赏到更为复杂多彩的世界,也能以更成熟的姿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抓住幸福…本因如此。
当下,996“福报”正逐渐占据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把本属于自己的时间花费在工作上,从而忽视了交际、身体和家人。这位网友就在某天加班至凌晨一点,突然诗意大发,写下一首思念诗,感叹自己因忙于工作而愧对家人。
这就是所谓的“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吧。
在信息触手可及、时间逐渐被碎片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难以沉住心去阅读,总结和思考人生的意义。而这些网友的诗词,作为一个浓缩情感的载体,就像是一个切入口,带人挖掘那些融入社会的人,感叹那些自己相识但又不相同的人生。
他们的人生构建了整个社会,他们的诗词充实和装扮了这个世界,在这些字数不等的文字中,我们品味人生百态。
其实,类似于“诗词+现实”这种将两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组成全新的文化,在B站这样一个强烈依赖于用户创作的网站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因为B站网友们的创作,大多都是将那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进行整合,诞生出新的元素,达到“1+1>2”的创作效果。
例如,这位网友就将《谭谈交通》中“二仙桥”的名场面与王家卫的电影风格融合在一起,前者因为后者风格而更具观赏性,观众也能从一个热梗切入,直观地感受辨析王家卫这样专业的电影镜头。
两种元素本身都是自带热度,但在元素的碰撞和冲突下,彼此又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而B站网友们创作的诗词亦是如此,他们只是将一个梗融入到诗词的格式中,即便是没有什么特殊或更深层含义,也能够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诗词,则更具文化价值。
03.结语
其实创作一首诗并不困难,我们不需要像古代的文人墨客一样,在怀才不遇的绝望中,才能抒发情感;也不一定要有忧国忧民气概,才能让诗词更富价值。
只需要善于观察,感受时间、情感变化,加上肚子里的一点笔墨和按下回车。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