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未成年人的“网游充值”,为何能一次次触动家长的神经?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相信每个爱玩游戏的小伙伴们,都或多或少地在游戏里充过钱,有的几块到几十块,有的则几千甚至几万,只要你认为花得值,充多少钱又何妨?

不管各位在游戏里花钱有多吝啬或多大方,这一切的前提都取决于自身的财力,以及你能否管住自己的手。

一般来讲,这些有消费能力的基本都是已满或将近18岁的人,花起钱来有节制,有时哪怕充上头了起码还会三思而后行。

但如果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朋友玩游戏充钱,那可真的是随心所欲了,有多少充多少,丝毫没有顾忌。

只不过,最后受伤的还是TA的父母啊……

01.任性的孩子

4月22日的微博,中国消防部门官方账号报道了一则新闻:湖南怀化的当地消防部门接到电话求助,一位11岁孩子与家长吵架后置气反锁房门,家长叫门无果担心孩子有危险故立马求助。

当时现场的消防员兵分两路,一边上楼协助开门,一边在楼下铺设救生垫防止意外,最后情绪激动的孩子在家长的安抚下平静下来,整个过程有惊无险。

而说起孩子与家长吵架的原因却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居然是因为他在游戏里充了三万块钱,家长得知后便气炸了。

虽说这次吵架本身是跟双方缺乏沟通有关的,但是这背后的起因却值得耐人寻味,如果我们没记错,像这样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个例。

4月中旬,江苏的吴女士向投诉平台反映,称自己9岁的孩子最近在拿爷爷的苹果手机玩《香肠派对》,结果一天半的时间内就充值了29笔,总计4285元,经多方联系协商后这才在13日全额退款。

同一时间,远在郑州的张先生也声称,近日自己的手机里莫名少了几百块,一查便发现原来是自己11岁的儿子在偷偷给游戏充钱。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儿子在两年前无意中发现了妈妈的支付密码,之后就开始在多款游戏里进行充值,共计充了三万多元,每次他都知道删掉转账记录,目前张先生还在等待企鹅平台的工作人员给回复。

更早些时候的3月9日,住在桂林永福的韦女士向当地派出所报道,家里11岁的儿子在游戏账户充了一万多元,现在钱都不知去哪了正在发愁中,经过民警一个月来的努力协助,游戏的充值金额成功退款。

不过福建厦门的李女士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她家一10岁的孩子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游戏充值13000元,今年3月初企鹅客服表示申请人无法提供直接证据证明相关消费为孩子未经家长同意而进行的,经酌情处理只赔偿了9700元。

而这些被报道的案例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今年的3.15权益日黑猫投诉平台发布了2021年十大消费乱象,其中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相关投诉在过去一年来就超过了2.6万条。

这其中涉及到的现象里,有平台诱导未成年人高额消费的,未成年人看直播打赏,当然还有未成年人玩网游

光是4399游戏平台,去年上半年收到的投诉总量便达到1593次,不少投诉事件都是家长向平台申请退回孩子私自为游戏充值的欠款,少的几十元,多的上万元。

儿童群体普遍社会阅历浅薄,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消费观念,花起钱来不知轻重,而游戏尤其是现在的手机网游本身就带有一定充值诱导性,定力不好的人很容易就会上头。

当孩子一旦沉迷其中便会缺乏自控力,进而冲动消费,这就是为什么未成年人花钱玩游戏会这么没原则,一点也不心疼爹妈的钱—说到底这都是别人的口袋,花起来当然畅快。

这样的现象在今天依然屡见不鲜,这已经不是司空见惯这么简单了,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讥讽感。

曾几何时,有关部门还在加大力度地去强化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制度,又是限制充值,又是限制时长,手段一次比一次严。

去年8月底,政策要求所有游戏企业只能在每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的游玩服务,其余时间均不允许。

充值方面也对于不同年龄层的群体进行了数额限制,比如12岁以下的禁止充值;12岁至16岁的单次充值上限 50 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 200 元人民币;16岁和17岁的则放宽至单次充值上限 100 元人民币,每月充值上限 400 元人民币。

只是在越来越严格的制度下,我们依然时常看到未成年因过度掏空父母口袋上热搜。

那如此说来,“往严格限制的方向靠”其实根本就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呢?

02.护苗之路漫漫

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就是“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精了”,具体有多精,看一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位妈妈在收拾自己孩子的房间时,发现他的笔记本里夹有一张自己的一寸照片,起初以为是孩子在学校想念妈妈,所以就把照片带在身边。

结果有一天她无意中看到了孩子正拿着自己的照片,对着电视摄像头进行识别,扫描成功后便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

要知道,她家这个电视机可是有防沉迷功能的,每次放20分钟动画后便会自动停止播放,只有通过父母的面部识别才能解锁限制。

这偶然的一幕,让妈妈没有想到这孩子竟然这么“狡猾”,还知道用这一招来跳过防沉迷。

虽说这是个故事,但却是真正存在的普遍现象。

去年5月的一篇报道里,北京的李女士投诉4399在接收了自己儿子在平台游戏中充的两万多元后,只返还了一半,对方解释这是孩子第二次出现类似情况,且游戏账号使用的是成年人的实名认证信息。

但李女士并不接受,直到后来媒体记者与4399客服联系,经后台信息中查验证实,李女士的孩子的确是用成人信息进行了游戏账号的实名认证。

原来孩子使用的游戏账号是用李女士的身份证注册的,只要孩子记住了妈妈的身份证号,在支付过程中只需点击忘记密码,再进行后续信息的操作,就能完成支付,属实是钻空子了。

同样的,上面报道中提到的那些孩子要想充钱无拘无束,肯定也是利用各种方式获取到父母长辈的身份信息或支付密码,只要掌握了具体操作,那样防沉迷系统就不会给自己造成影响了。

这其中最麻烦的地方不只是孩子可以毫无节制地花钱,后续的退款处理也非常麻烦,因为后台客服还需核实清楚本次充值是否属于未成年人的擅自行为,是否用到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如果证据不够,客服无法全额返还。

所以说,很多家长就是疏忽了自己家里的这个小机灵鬼。尤其是8090后的新上任父母,他们不知为何“居其位”后,居然就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曾经用过的手段呢?

而且,现在的手游充值渠道又方便得很,不像以前的点卡和网上银行充值那样步骤繁琐,随便点几下就可以完成充值,让这群“败家子”更加无所顾忌。

一直以来,每次提到这些未成年人充值的报道,大家的讨论点永远离不开两个中心—孩子的家庭和当事的游戏公司。

虽然国内的游戏制度都要求实名制认证,但是这个认证的流程其实并不严谨、细致,很容易就能被未成年人用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来蒙混过关。

家长的疏忽大意,令消费观念尚不成熟的孩子有机会无节制地玩游戏和充值,而支付平台和游戏公司因为识别不出充值的人是不是未成年人,所以便允许了。

再者,就算有支付平台的风控系统存在,但它也只能有效作用在自己误刷和陌生人盗刷等行为,对于自家孩子或其他亲人则无法识别其行为的对错,这一点某宝官方此前也承认过了。

而作为直接监护人的孩子家长在管教孩子方面,多数父母都会用自己的工作繁忙做借口,在家更没精力去看护孩子,只能简单粗暴地把手机游戏扔给TA玩,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现象。

至于游戏公司方面,他们开发游戏的目的本就是为了盈利赚钱,无论是买断制还是内购制都一样,这在本质上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谴责网游公司过度诱导氪金的行为,警惕他们将我们当做是圈养在“斯金纳箱”里的小白鼠。

但是,从前面的例子我们也看到了,仅在行政的层面予以压制是不可行的。况且大千世界异彩纷呈,限制了网游时长和充值,熊小孩也还能够找到其它的“散财”渠道。

如将原本用于留学的几十万,在一个暑假内补贴给了女仆小姐姐…

所以说,真正的“一劳永逸”,还得靠家长们的自律。你如果真不想孩子乱花钱,那就得在保管钱财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也或者将正确的消费观念灌输给孩子。

03.后续

尽管很多小伙伴们对“防沉迷”有很大不满,但是现在的情况你也只能好好遵守规则了。

22日当天,企鹅游戏发布了五一假期前后未成年人游戏限玩通知,该通知是根据实际放假调休安排来实施的,具体安排如下图:

图中所有被打上绿色标记的日期允许在晚上的20时至21时之间,未成年人登录游戏,其余均为禁玩时段。

所以,各位准备好假期畅玩一番的小朋友,记得提前规划好时间了,不然这难得的游戏时光可就白白浪费了。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