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有:为什么香港电影中很多反派,名字里都会有一个坤字?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你发现没有:为什么香港电影中很多反派,名字里都会有一个坤字?

相信有不少朋友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当年的香港电影可以说是陪伴了不少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童年和青春,然而经常看电影的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许多经典的港片中,很多反派人物都有一个“坤”字。

而且要细数的话,根本数不过来,比如说《古惑仔》中的靓坤,《无间道》中的倪坤,《门徒》中由刘德华饰演的坤哥,甚至是近几年的作品《扫毒》中都有一个段坤等等,看起来香港电影对于这个“坤”字真的是情有独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香港的导演和编剧会对这个字这么执着呢?难不成是因为懒得取名字,所以就沿用下来了吗?要这么想其实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物的名字在电影中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很多角色的名字绝对不是随便取的。

这些名字中有“坤”的角色,实际上有两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往往只会出现在警匪片,或者是带有犯罪元素的电影中,并且这些叫作“坤”的角色,他们在电影中也往往是毒枭,这就是根本原因。就拿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电影和角色来说,他们不管拥有怎样的设定和背景,都和“毒”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说,实际上在香港电影中,“坤”这个字正是对应了毒枭一类的角色。

为什么“坤”会成为代名词

说起来,可能有的朋友也很好奇,为什么“坤”会成为毒枭的代名词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有历史原型的,在这里也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1933年2月17日,一个名为“张奇夫”的孩子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祖籍云南大理,他的父亲是汉人,母亲则是掸族人,由于幼年丧母,所以童年期间就被亲戚收养,从小就分别在缅甸和泰国周转,因此他也有了其他的名字,在缅甸他叫“关约”,而在泰国则是“坤沙”。

并且坤沙从小就按世袭传统继承了其父的莱莫部落土司职位,因为掸邦之间盛行部族仇杀,坤沙年幼时一直在外躲避。期间还参加了由李弥创立的“FG抗俄军政大学”,接受了基础的军事训练,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罪恶的一生,他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败给人民解放军后,就进驻了金三角地区,而鸦片就成为了这些残兵败将的经济来源,在此期间还娶了一位首领的女儿,并很快成了岳父的左膀右臂,于是乎逐渐发展和壮大自己的队伍,一直到1967年,坤沙贩毒集团与罗兴汉大战一场,得胜后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产和大部分贩运业务,因此,他曾得意地自称为“鸦片大王”。

这个时候的沙坤可谓是只手遮天,甚至缅甸政府想要逮捕他都要假借司令部开会的名义将其拿下,但却因为他过于强大的势力而被迫释放,重新归来的他更加的变本加厉,比以前更加声势浩大,甚至在1989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坤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80%,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被逮捕,并于1998年,隐居于仰光。直到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逝世。暂不知其死因,也有不具名的缅甸官员透露坤沙是于2007年10月28日逝世,死后被火化,这才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这个人人唾弃的大毒枭却因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成为了后来很多电影中灵感的来源,而他的泰国名字“沙坤”也变得无一不知无人不晓,所以当时不少香港电影就借用了一个“坤”字来暗指这类角色,到后来也就成为了约定俗成的取名模式,同来代指毒枭,因此但凡是我们在港片中看到角色名字中有“坤”字,那基本上就是跟毒有关系了。而结局也往往非常悲惨,这也印证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沙坤虽然有别样的经历,但他绝不是英雄,而是人人唾弃的恶魔。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