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赛博朋克:边缘行者》距离神作还差“一口气”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9月13日,《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在网飞流媒体上线,延续了一贯的“大善人”风格,一次放出十集全集,这对于国内无缘网飞流媒体的网友来说,又是一次一口气白嫖的爽快体验。

事实证明确实非常爽,如今豆瓣超4万人打出9.2高分,而在过去10天时间里,无数媒体对此表达了“年度最佳”,“神作再临”的赞誉。

同时作为一部游戏改编动画,《边缘行者》的炸裂口碑也反向带动原作游戏重回销量榜的热门位置。

尽管这个事情已经成为游戏圈的笑梗(有不少游戏迷将原作耻笑成“不及格的同人”),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不证明改编动画的震撼力。

那《边缘行者》是真的如此了不起吗?

其实在我看来(仅代表我的主观看法),它确实有惊喜的地方,但综合来说还是差了一口气,而这口气也注定了它与“神作”二字的无缘。

异化与绝望

《边缘行者》的故事其实不太复杂的,它讲述了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主人公大卫在夜之城的一段坎坷成长经历。

大卫原本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的支出以及大卫入读贵族学校的昂贵费用通通由母亲来承担,为此她不得不利用救护队员的身份来行使不法勾当,比如在搬运改造人尸体的时候偷窃“义体”转手卖钱。

这份勾当在过去多年来一直很顺利,且在剧情开始的时候还得手了一款军用义体“斯安威斯坦型义体”,能狠狠地赚一笔大的。

不过恶丧突至,在毫无预料之下,大卫和妈妈在回家路上遭遇帮派打斗,然后上一秒还在笑口聊天的两母子,下一刻便阴阳相隔。

随后大卫不仅要面临情绪创伤,失去母亲经济支撑的他还被房东赶出了房子,同时在学校也被富人孩子欺负,在富二代们花费重金购买的“武力芯片”的碾压下,大卫只有沦为猪头的下场。

亲人逝世,无家可归,校园暴力…这一切恶丧在短时间内冲击到大卫的弱小身躯上。

但他没有选择结束生命,他在家里看到母亲留下的强大的军用义体,于是拿着它跑去黑市医生那里植入身体。

在开始时黑市医生认定大卫不可能抵御强大义体的副作用,但结果让所有人惊讶,大卫也凭借强大义体教训了富二代并遭到学校开除。

不过很快大卫就被一个专门做赏金任务的赛博组织收编,也借着强大义体和超乎寻常的适应力,拉开了一段赛博传奇旅程。

赛博朋克的题材在影史上已经拍过不少了,比如《攻壳机动队》《阿基拉》《银翼杀手》等等,这些经典完美勾勒了一个“低端生活与高科技结合”的未来世界,并借此引出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哲学思考。

同时啊,也封堵了后世创作者在类似题材上的发挥力。

那《边缘行者》能有突破吗?答案是肯定的,而这部新动画的亮点就在“世界观”的打磨上。

它的剧情中涉及到了关于“异化”的内涵。

“异化”一词最早出现在黑格尔的哲学论著中,后经卡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扬光大,并指出了资本主义对劳动和人的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第一需要,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会认为劳动是与自己对立的苦役,是完全异己的活动…只要对肉体的强制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般离开劳动…结果人类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拉撒等)的时候才会觉得自由,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是动物。

关于异化这一点,在80多年前卓别林出演的《摩登时代》中就曾深刻讽刺过,流水线上的工人已经不再是鲜活的个体,只是一颗又一颗的螺丝钉。同时著名资本家亨利福特甚至赤裸裸地说过:“我需要的是一双手,为什么上帝给了我整个人”。

可以说,“异化”不只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底色,也是资本家的底层诉求,也就是说只要存在可能性,资本家一定不会放弃对异化的推进。

同时,虽然在现代的资本主义中,似乎普通工人也能够拥有择业的自由,以及凭借生产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还有享受消费的快乐,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享受只是资本家对大众的贿赂—让我们放弃对异化的反抗。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旗帜性人物的赫伯特·马尔库塞就曾提出过“自由的奴役”的概念。

那就是在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也能够富裕和享受,但我们也只会将消费和享受当做目的,并陷入到一种困窘当中:工作越累,就越需要用消费来填补,然后又需要更高强度的工作。似乎每一项都是自己的选择,但在选择的背后却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支配着我们。

最终全社会都会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奴仆,人的思维模式也会变得极其单一,只盯着如何赚取更多钱来享受更优越的消费。

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自此形成,而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人也就是丧失了真正自由的“单面人”。

这个事情在《边缘行者》所勾勒的赛博朋克时代,得到了更为激进的演绎。

在夜之城里,该城市被两大资本集团操控着,一家是荒坂公司,一家是军用科技公司,在这两大资本集团的操控下,整座夜之城就只剩下一个标准“金钱”。

只要你拥有足够多的金钱,你就能够享受最及时的保护措施,在生命损伤后会立即有医疗队赶到现场救治,以及有强大的暴恐警察来保护你的人生安全。

但如果你穷困潦倒,那救护队哪怕在灾难现场看到了你,也会选择无视,比如主角母亲就是因此死亡的。

另外夜之城也没有“法治”一说。两大资本集团可以随意进行新义体装甲的人体实验,也无须为义体失控造成的灾难负责,而警卫队们与其说是维持秩序,还不如说是在发现对有钱人存在威胁的情况下才会出动,他们保障的只是“客户”的利益。

哦不对,应该是“客户未来的可预期利益”。在剧中有一幕特别深刻:荒坂公司高管田中被赛博疯子杀死后,暴恐机动队立即宣布离开现场(因为客户条款失效了),也不管赛博疯子的后续破坏了。

这种对金钱痴迷的价值观是贯穿整个夜之城的,包括主角团这边也是如此。

比如作为曾经的赛博组织老大的曼恩,他一直以来都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能轻松搞定中间人安排的一切任务,赚取了大笔大笔的佣金。

那他赚这些钱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是“安装更多更强大的义体”,然后靠着这些义体完成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说到义体的安装,那就不得不提动画版新增的一个设定:强大的义体会吸走肉体的灵魂,让人类变成赛博疯子(彻底失去理智,成为只懂得破坏的野兽),最终也只有被毁灭的悲剧。

这个设定似乎就是为了凸显“异化”、“异化的吸引力”、“异化的代价”专程加入的,算是一种将异化具象化的操作。

如曼恩不断赚钱不断机械化自己的身体,然后又会因为自己的投入和丰硕成果而不舍得卸下任何一件义体,哪怕在濒临崩溃的时刻也是如此坚持,最终也就迎来了毁灭。

至于中间人也是一样。他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通吃黑白两道,在曼恩眼中犹如米饭班煮般的存在。

但中间人也是可怜人,他在危险边缘游走大半生,目的也只是为了能和公司的高层坐在一起喝咖啡,享受更巨量的财富的分成。

类似的情况是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比如琦薇这位网络黑客,她明明和主角团有了比较深入的羁绊,也一同穿越过数不胜数的生死旅程。

但在最后她还是背叛了大卫,误导大卫穿上金刚义体,而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拿到中间人给的丰厚赏金。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是感到了无比的绝望,剧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看似非常努力,但他们努力地落脚点却又是如此的经不起推敲,甚至包括大卫母亲和女主露西两人追求的目的也好不了多少。

对前者来说,她努力工作和承受低物欲,是为了让大卫能够于荒坂学校毕业并进入公司,最终成为有头有面的上层人士。

而我们都知道,这种“头面”其实指代的也只是金钱。

露西的目的是前往月球,因为在她看来夜之城就仿若一座“由灯光筑建的牢笼”,她想逃离这座让人窒息和绝望的城市。

是不是有点“诗和远方”的味道?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呢:前往月球的目的,其实也只是夜之城的广告赋予露西的,她的这个冲动,其实并未脱离消费主义的影响。

是的,与其说是诗和远方,还不如说“前往月球”只是一种恰似对某红书上的网红旅游景点的憧憬。

在剧末露西支付了25万的票价抵达了月球,但在那里她没有完成真正的逃离,只是短暂回顾了和大卫的相处时光,以及在不久后又需要返回地球,继续回到夜之城那灯光牢笼里。

“逃不掉”才是《边缘行者》的宿命本质,包括主角大卫也是一样,在最初的最初他没有任何目的,但随着至亲一个一个离开后,大卫就将他们的那些世俗目的作为了自己的目的。

于是也就有了大卫在协助露西进入田中大脑盗窃机密的过程中,居然能被田中动摇并险些让任务失败的事情发生。

毕竟那时候田中开了一个能响应大卫母亲目的的诱惑条件(让大卫进入荒坂公司并获得话语权),以及道出了夜之城的本质(无论如何选择都只是换一家公司打工,个体再努力奋进也敌不过最差的公司)。

而待到曼恩离世之后,大卫也拾起了曼恩的目的,让自己的躯体装载越来越多的强大义体,然后承接更强大的赏金任务,再装载更强大的义体…在这种无休止的循环中慢慢走向失控。

这就是《边缘行者》所刻画的,绝望得令人窒息的赛博世界观,也是马克思口中的那个人类被彻底异化后的资本主义地狱。

当一切都向钱靠齐,当钱成为了度量一切的标准之后,那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意义就是成为一台印钞机。

你以为他们有意识有主见有情感,但这一切都只是程序的控制,反正最终显现出来的也只是在“赚钱-消费”中无休止循环,直至毁灭悲剧的降临。

在我看来,《边缘行者》用了大量剧情细节勾勒出的这个绝望的世界观,对比起过去的经典来说,是更高明一筹的,也让它拥有了坐实“年度动画”的底气。

不过,你要将它追捧为“神作”的话,那我还是觉得差了那么一口气。

它差的那“一口气”

《边缘行者》刻画了一个极为黑暗和不公平且逃不掉的赛博世界观,这不假。

但逃不掉归逃不掉,有没有尝试过逃跑(反抗)却是另一回事。

那《边缘行者》究竟有没有反抗过呢?不好意思,是真的没有,相反绝大多数剧情都在强化主角团是这个邪恶世界的帮凶。

以曼恩为首的赛博组织本身就是有钱人的棋子,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只是在推动社会朝着更加不平等的方向演变。毕竟只要出得起钱,他们就能帮你杀死任何人,以及盗窃任何东西,算是用钱来抹平其它维度的差距了。

同时在剧情中即便主角的至亲一个又一个因为异化的社会现实离开人世了,但男主依旧无动于衷,依旧没有踏出反抗的那一步,相反还在借着“完成曼恩目标”的说辞麻痹自己,继续成为资本家的棋子。

可以说,这就是一部一面强调世界观之黑暗,另一边又将该黑暗世界观束之高阁,默认所有角色都绝对臣服的基础上,讲述一个关于“团队合作&拯救爱情”的少年漫故事。

所以直至剧末之前大卫都在帮助富人赏金打工的路上,而在剧末的时候,虽然因为露西被掳走曾反击过,但他反击的对象也只是中间人,以及目的也只是拯救露西—如果不是亚当重锤的拦截,大卫甚至不会与公司有正面的碰撞。

这自然是一种丧,虽然这种丧也可以解释成“进一步烘托夜之城的绝望感”,但这种强行解释又似乎少了点什么。

那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性的光芒。

纵观影史,那些有着神作底色的作品都无一缺少不了反抗的过程。

比如《阿基拉》,主角团的行动就是为了阻止阿基拉力量降临人间,也在剧末表达了对人类重建家园的憧憬;

《小丑》的结局虽然是堕落的,但亚瑟在整部剧中从未放弃过反抗,而借由这种无力所导向的黑暗,也能予以现实深刻的警惕;

至于《搏击俱乐部》则用人格分裂以及剧末爆破全城的银行大楼来诠释对“消费主义”的终极反抗。

那就更不用提那部V的电影了,在17年后的今天,那句“我们被教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会被捕,会被杀死,会被遗忘,但400年后,思想仍可改变世界”,依旧是震耳发聩的存在啊。

那《边缘行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觉得是两个字:失望!

马尔库塞曾大概说过这样一句话:“现代的工人阶级已经被资本主义贿赂了,因此真正的人类解放希望只能寄托于体制的边缘人物,因为他们是被压迫的社会底层,且不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

现在看来,《边缘行者》,连最后的希望也扼杀了。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